近日,外国语学院按照省、市及学校党委关于疫情防控有关工作的部署,迅速反应、多措并举,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扎实推进学院科研工作有序开展。
积极应对,潜心修改学术论文。为进一步提高学院教师撰写科研论文的质量、提升高层次论文的发表量,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外国语学院于2021年9月启动了教师“优秀学术论文”写作与评选活动。老师们积极参与此项活动,认真撰写论文,共提交19篇论文。经过初审和查重,17位老师的论文进入第二阶段(校内专家评审)。校内专家对每篇论文开展了严格的评审,给出了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老师对论文进行了再次修改。张巨武、曹琪文、刘洁琳、张杰等15位教师的论文进入第三阶段(校外专家评审)。学院根据论文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将论文发给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长安大学的评审专家。专家们对每篇论文提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新冠疫情发生后,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创新线上办公模式,及时调整并相应延长了“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的时间。目前15位老师正依据校外专家的意见,潜心对各自的论文进行最后的修改、润色和完善。
以干克难,打磨项目申报书。为做好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申报工作,外国语学院制定详细的申报工作实施方案,召开项目申报工作动员会,要求在读博士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结题人积极申报。学院邀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主持人开展了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培训。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已有的研究基础,组织团队开展研讨、选题、撰写项目开题报告。学院聘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对薛维、张颖、聂静斯、马弛等17位老师的选题、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等开展了一对一的指导。新冠疫情虽然对正常的科研活动造成了不利影响,但也使老师们有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更加系统深入地思考研究内容,有利于沉淀和积累。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各位老师们在积极抗疫的同时,对申报书反复打磨,提高申报书的撰写质量,提升命中率。
精心安排,组织科研讲座和培训。为了增强我校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组织和指导,同时提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书的质量,2022年1月6日晚,学校科研处邀请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贾毅华教授通过腾讯会议为我校做了“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主题学术报告。外国语学院接到通知后,及时将通知发到工作群,并单独通知到每位提交选题的教师。学院领导以及熊国芳、邹维、邢书美、刘新莉、燕青等23位教师按时参加了学习。老师们通过聆听专家讲座,对正在修改完善的申报书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思路。
此外,为适应不断变革的语言服务行业需求、提升师生的语料加工技术应用能力和语言资产管理能力,疫情防控期间,翻译系杜蓓老师参加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技术教育与研究中心举办的“语料加工技术与语言资源管理工作坊”。通过此次学习,我院教师的语料加工与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也为翻译技术课程体系建设、师生的翻译技术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撰稿:杨红梅
审核:韩红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