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军军医大学幼儿园小三班,有一位懂幼儿、懂足球的青年教师,她就是2025届西安文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王璐。回望求学与就业之路,每一步都离不开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也让她深深体会到:基层岗位从不缺少光芒,只要带着初心深耕,就能在平凡中收获不凡。

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没有跟风选择热门专业,而是坚定地填上了学前教育——这个决定源于她从小对孩子的喜爱,更源于对“启蒙者”这份职业的敬畏。她始终相信,幼儿时期的教育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能亲手为孩子们扣好这粒扣子,是无比有意义的事。这份初心,成了她大学四年不断向前的动力。
大学期间,她把“学好专业、服务孩子”作为核心目标,专业课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但她也清醒地知道,“纸上谈兵”做不好幼儿教育事业,技能短板必须补上。钢琴曾是她的“软肋”,刚接触时连简单的和弦都弹不连贯,手指僵硬得像“不听指挥的小木偶”。为了突破瓶颈,她每天坚持到琴房练琴,和室友经常练琴到宿舍关门时间,最终不仅通过了钢琴六级考试,还陆续考取了幼儿教师资格证、普通话二级甲等、声乐八级等证书,这些证书不是冰冷的纸片,而是她为未来岗位储备的“工具箱”,让她有底气面对孩子们的需求。

除了专业学习,她还在兴趣中找到了自己的“独特优势”——足球。她从小就喜欢在绿茵场上奔跑,进入大学后,她主动加入学院女足队,后来还担任了队长。作为队长,她不仅要提升自己的球技,还要协调队员训练、制定战术,带领团队在校级联赛中从“中游队伍”逆袭成为公体组冠军。这段经历让她明白:“热爱”加上“坚持”,就能把兴趣变成能力。后来了解到“幼儿足球”能锻炼孩子的协调性与团队意识,她立刻报名参加培训,考取了幼儿足球教练员资格证。如今在空军军医大学幼儿园,她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还是足球社团的“教练”——带着孩子们追着足球跑、教他们互相传球、为进球一起欢呼时,她看到的不仅是孩子们的笑容,更是自己职业价值的闪光。

回想校招时的经历,她想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两个“小技巧”:第一,多参加实践活动、多考实用证书。幼教岗位看重“综合能力”,钢琴、舞蹈、绘画等技能证书能让简历更有分量,而幼儿园见习、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经历,能让你提前了解孩子、熟悉岗位;第二,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放大它。不要害怕自己的优势“小众”,像她把足球与幼教结合,反而成了校招时的“加分项”。2024年初,她在职业规划大赛中明确提出“成为懂足球的幼儿教师”的目标,这份清晰的定位,也让用人单位看到了她的用心与潜力,最终斩获省级银奖的优异成绩。

如今站在基层幼教岗位上,她每天和孩子们一起唱歌、画画、踢足球,听他们奶声奶气地分享小秘密,也见证他们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第一次主动帮助同伴的成长。有人问她:“基层幼教工作琐碎又辛苦,你后悔吗?”她的答案永远是“不后悔”。因为她知道,每一次耐心的引导,都在孩子心里种下“爱”与“勇敢”的种子;每一节用心设计的足球课,都在帮他们锻炼体魄、学会合作。

基层不是“起点”的妥协,而是“梦想”的扎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必执着于“高大上”的岗位,只要找准自己热爱的领域,脚踏实地、深耕细作,就能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绽放属于自己的青春光芒。未来,她会继续带着对孩子的爱、对教育的初心,在幼教岗位上稳步前行,做孩子们成长路上的“追光者”与“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