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风建设 >> 正文
童阅未来·书香启航——笃学先锋队读书分享活动(专业知识类)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25   点击数:

姓名:樊怡君

所属党支部:学前教育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

推荐书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


1

书籍内容


本书由蒙台梭利亲自撰写,系统呈现了其革命性的幼儿教育理念。书中详细介绍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论根基,围绕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等核心领域,阐述了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具与环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书中既有科学的教育理论,又有具体的实践方案,为学前教育工作者与家长提供了一套完整、可操作的教育体系,对推动幼儿教育科学化具有深远影响。


2

推荐理由


“想读懂孩子成长的秘密?翻开这本蒙台梭利教育经典!从感官训练到数学启蒙,从教具使用到环境营造,每一页都藏着科学育儿的智慧。它不仅是教育方法的指南,更是打开孩子潜能之门的钥匙,让成长回归自然,让学习成为本能。”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是学前教育领域的经典之作,系统阐述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核心理念与实践路径。书中结合感官教育、数学教育等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如何通过科学教具与环境创设,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无论是幼教从业者,还是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都能从中获得实用的教育指导,帮助孩子在关键的幼儿阶段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模式,实现全面发展。


姓名:冯爽

所属党支部:学前教育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

推荐书籍:《游戏是孩子的功课:幻想游戏的重要性》


1

书籍内容


书中通过21个小故事,描述幼儿园里积木角、娃娃家等场景中儿童的幻想游戏,如“假装我是你的妈妈,你是我的小宝贝”、“假装我是个隐形人,你看不见我”、“恐龙医院”等,阐述了幻想游戏对儿童认知、社交、情感等多方面能力发展的作用,揭示儿童如何通过游戏来构建世界观、解决冲突、表达情感,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理解世界。同时,书中也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了建议,指导我们如何支持儿童的游戏和幻想活动,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2

推荐理由


这本书为理解儿童游戏与幻想活动带来全新视角,作者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实用指导。

具体推荐原因如下:

1.叙事生动,引人入胜

   作者以第一人称记录幼儿园日常,文字幽默风趣,如“当恐龙医生遇到爱哭的霸王龙”等情节让人捧腹,引发对儿童心理的深思。

2. 理论扎实,案例鲜活

融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等经典理论,通过“小兔子找妈妈”“外星人入侵”等具体游戏案例呈现,避免枯燥说教。

3. 实用工具,即学即用

书中提供“游戏观察表”“教师提问策略”等工具,帮助我们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适合我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及一线教师。


姓名:彭媛媛

所属党支部:学前教育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

推荐书籍:《童年的秘密》


1

书籍内容


《童年的秘密》由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所著,是学前教育领域的经典著作。本书深入探讨了儿童成长的内在规律和秘密,指引教育者与家长更好地理解儿童、助力儿童发展。

书中“新教育”板块阐述了新教育理念与方法。教师要做好精神准备,放下权威,以观察者和引导者身份出现。为儿童打造充满爱与自由、秩序井然的环境,提供丰富教具与活动材料。如在“儿童之家”,儿童能自主选择活动,通过重复练习,在专注操作中获得满足,提升能力。

“儿童与社会”则探讨了儿童与成人的冲突及社会职责。儿童和成人工作本能不同,儿童通过探索活动实现自我发展,成人应尊重儿童工作,给予自主空间。社会需重视儿童权利,父母要认识到自身使命,为儿童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2

推荐理由


1. 深度洞察儿童心理:

书中开创性地提出“敏感期”概念,细致剖析儿童在语言、秩序、感官等方面的发展规律。比如,儿童在特定时期对语言学习有着极高天赋,此时给予适宜环境,他们能迅速掌握语言。这让教育者能精准把握儿童发展关键节点,提供契合需求的教育支持。

2. 反思成人教育误区:

蒙台梭利深刻反思成人在教育中的不当行为。她指出,成人常以自我为中心,强行将儿童纳入既定模式,压抑其天性。像限制儿童自由活动、过度干涉选择等,都阻碍了儿童成长。阅读本书能促使教育者审视自身行为,摒弃错误观念,给予儿童更多尊重与自由。

3. 提供科学教育方法:

围绕儿童心理特点,书中给出诸多实用教育建议。倡导为儿童营造充满爱与自由、秩序井然的环境,提供丰富教具和活动材料,让儿童自主探索。这些方法经实践检验,有助于激发儿童潜能,培养其独立性、专注力和创造力。

4. 提升教育专业素养:

作为学前教育经典,其理论和观点是专业知识核心组成部分。教育从业者研读本书,能加深对儿童发展理论的理解,提升专业素养,为职业发展筑牢根基。


姓名:王妍雯

所属党支部:学前教育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

推荐书籍:《观察:走近儿童的世界》


1

书籍内容


本书通过真实案例和科学方法,系统阐述了幼儿教师如何通过观察理解儿童的行为与发展需求。作者结合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以“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儿童在游戏、社交、探索中的表现,分析其背后的认知、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特点。书中强调“观察是教育的起点”,帮助教师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优化教学策略,支持个性化成长。  


2

推荐理由


1. 提升专业观察能力,读懂儿童行为。

幼儿的行为往往隐藏着他们的发展需求和学习方式。本书提供系统的观察框架和分析方法,帮助教师超越表面现象,深入理解儿童的思维过程、兴趣特点及发展水平,从而提供更精准的教育支持。  

2. 理论结合实践,优化教育策略。

书中不仅有扎实的儿童发展理论,还包含大量真实案例和实用工具,如观察记录表、分析模板等。教师可以借鉴这些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灵活运用,从“经验型”教育转向“证据型”教育,使教学更加科学有效。


姓名:魏星楠

所属党支部:学前教育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

推荐书籍:《不平等的童年:阶级、种族与家庭生活》


1

书籍内容


本书基于对美国不同阶层家庭的深入田野调查,揭示了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贫困家庭在育儿方式上的系统性差异。中产阶级父母普遍采用“协作培养”模式,通过密集的语言互动、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和制度化的教育干预,主动塑造孩子的认知与社会能力;而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则更倾向于“自然成长”模式,给予孩子更多自主空间,但缺乏对教育体系的主动参与。这种差异导致孩子在进入学校和社会后面临不平等的机遇与挑战。


2

推荐理由


本书深刻揭示了社会结构如何通过家庭教育渗透并再生产不平等,呼应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与文化的分析视角。它提醒我们,教育公平不能仅依赖个体努力,更需要制度性支持与社会资源再分配。本书启示我们在推动教育政策时需关注底层家庭的实际困境,避免将教育问题简单归因于个人选择。教师需警惕对家长参与度的单一评判标准,例如将“不参加家长会”等同于“不重视教育”,而应理解不同家庭的经济与文化约束。

“当我们将孩子置于显微镜下,看到的不仅是个人潜力,还有整个社会的倒影。”《不平等的童年》像一面棱镜,折射出教育公平背后的复杂光谱。它既是一声警钟——提醒我们不平等的代际传递如何悄然发生;也是一份行动指南——呼吁教育者与政策制定者成为“拆墙者”,而非“筑墙人”。


下一条:党建+一站式学生社区 | 学前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聆听教育家故事,感悟教育家精神”系列课程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文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